千年盘M-DISC——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利器

千年盘M-DISC——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利器

千年寿命

Millennium Life

那么,普通档案级蓝光光盘的寿命只有30年,M-DISC凭什么宣称自己的寿命长达上千年呢?这主要得益于Millenniata公司的专利技术:在M-DISC的数据记录层加入了一种未公开的、类似石头材质的合成无机材料,数据写入过程相当于在石头上进行激光蚀刻,一旦数据刻录完成,将无法修改,而且不会随时间衰减。目前,档案级蓝光光盘的记录层材料虽然也已经抛弃了原先DVD光盘中常用的有机染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金属氧化物,但显然在材料特性上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还有,M-DISC千年盘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呢?2013年美国国防部海军总部空战中心(the U.S. Naval Air Warfare Center Weapons Division),在加州中国湖进行记录型光盘的寿命和可靠性数据研究测试,将数十张M-DISC光盘暴露在UV灯下,经历了三次反复测试,结果发现没有一张M-DISC出现数据流失的情况。通过老化实验计算,至第一张发生数据损坏超出极限时的寿命估计已超过1000年。另外,M-DISC已通过ISO/IEC 16963载体寿命测试,推算寿命也长达1000年。

M-DISC具有良好的抗衰减性与抗压力性,不易受到在正常保管条件下的氧气,氮气,水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影响。铼德科技在一段视频中展示了先将M-DISC放入液态氮之中,然后再放入热水中,数据未因此产生错误,光盘表层也未遭到破坏;还展示了将M-DISC放在桌上敲击,一般的光盘在此情况下早已粉碎,而M-DISC看起来并未受到很大损坏。

当然,M-DISC的寿命可达1000年这只是一个理论推算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时间的证实,而且光盘的寿命也不是仅仅取决于记录层的材质特性。比如光盘的生产都是通过注塑机成型,其基板层采用的是聚碳酸酯材料(PC),这是一种高性能的塑料,其寿命接近于胶片的片基常用的聚酯材料(PET)。胶片被历史证明的寿命已经超过140年,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可的寿命达到500年(详见“档案数字资源常见存储载体寿命考证”)。

所以,综合来看,M-DISC的寿命可达几百年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不是能达到上千年还不好下定论,目前只能说是理论值。

应该说,M-DISC较好的解决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存在载体寿命问题(理论寿命达到1000年)和技术过时问题(遵循蓝光光盘标准,兼容市场上所有蓝光光驱设备),那为什么推出到现在将近10年,一直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呢?

对于国内档案部门而言,M-DISC可能还算是一个新鲜事物,档案部门对于未经时间验证的新技术、新产品肯定会存在天然的排斥,但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笔者认为,这可能还是和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有直接关系。在国家大力推进信创产业化的背景下,国外的技术要得到业内认可并进行全面推广首先必须得完成国产化替代。这里面分两部分,一是光盘本身的国产化,这方面实现难度极大,但光盘可以认为是数据存储的耗材,一旦盘片制作完成就不再受制于某个厂商或者依赖于某项技术,所以这不算是卡脖子的技术,我们觉得如果需要可以直接采购;二是光驱(读写设备)的国产化,这方面实现难度也很大,但如果没有读取设备,寿命再长的载体又有什么用?所以光驱必须实现国产化,只要光盘继续在使用,这就是卡脖子的技术!而且这还不只是M-DISC的问题,是所有蓝光存储都存在的普遍问题,蓝光光驱国产化可以说已经刻不容缓!

总结

Summary

总体而言,千年蓝光盘M-DISC绝对是一项值得推荐的创新技术,有可能成为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利器!但前提是必须完成光驱的国产化替代。数字罗塞塔计划已将支持M-DISC的光驱国产化工作纳入研究范围,将协同国内相关厂商共同努力,为档案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数字罗塞塔计划是由杨安荣博士联合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发起的一项利用蓝光存储、数字胶片、玻璃存储等技术,旨在解决电子档案乃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国产化替代科技攻关工程项目,以实现“保存社会记忆,传承人类文明”的最终目标。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