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迷信?真相在这里

人为什么会迷信?真相在这里

斯金纳在此项研究中使用了“斯金纳箱”:箱子里的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落下食物,不管鸽子当时在做什么。

也就是说:不管鸽子做了什么,每隔15秒它将得到一份奖励。

试验中一共使用了8只鸽子。

首先连续几天对这些鸽子减少,使它们测试时,处于饥饿状态以增强其对食物的渴望。

让每只鸽子每天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对其行为不作任何限制。

在这期间,每隔15秒食物自动落下。几天后,记录了鸽子在箱中的行为。

实验结果

8只鸽子中的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反应:

一只鸽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

另一只反复将头撞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

第三只只显现出一种上举反应,似乎在抬起一根看不见的杆;

还有两只鸽子的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摇摆似的动作,它们头部前伸,并且从右向左大幅度摇摆,接着再慢慢的转过来;

还有一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或轻触,动作直冲地面但并不接触。

上述的行为都是实验前没有的。

我们都知道,鸽子们新的行为和得到食物这个结果之间毫无关联。然而,它们表现的就好像做了这些行为就会产生食物似的;也就是说,它们变得迷信了。

接下来,斯金纳想知道如果两次强化之间的间隔被拉长了,又会发生什么。

他用了一只摇头的鸽子,然后把两次投放食物的时间间隔慢慢增加到1分钟。这时,鸽子表现的反而更加精力充沛。

直到最后在两次强化(投食)间的1分钟内,这只鸽子像在表演一种舞蹈(好像一种“鸽子食物舞”)。

最后是消除鸽子的这种新行为。这意味着在测试箱中的不在出现食物。这时,迷信行为逐渐消退,直到完全消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只“跳舞”的鸽子在完全消退前的这种反应次数超过了1 万次。

这一实验可以说是证明了一种迷信。鸽子行为的依据是行为和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这种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

迷信难以消退的原因可以从那只在行为消除前跳了1万多次舞的鸽子那儿去寻找。

当某种行为只是偶然的被强化一次,它就变得非常难以消除。这是因为人们的期望值很高,期望迷信行为会产生强化的后果。

你能想象,如果每种联系每次出现,然后突然消失,那么行为就会很快停止,然而,对人类而言,偶然的强化通常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发生,因此迷信行为常常持续一生。

刚才抢红包,手气最佳呢,对了,我是刚刚怎么抢到最佳的?是因为第二个抢?嗯,一定是这样没错,下次我也要第二个抢,吼吼。

结语:

迷信无处不在,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是不健康的吗?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相信,尽管从定义上讲,迷信行为并不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但它们还是有积极的功能。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力量,不再失控。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有时候,由迷信行为带来的力量感和控制感能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和信心,并提高成绩。

关注微信公众号:“布许无聊”,更多有趣内容等你发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